佛子行三十七頌_第三偈_(上篇)_噶千仁波切开示汇集(10)
慈父的叮咛
如果你将一本
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
送给一个家庭,
这能让家人之间彼此生起
愛心、悲心以及耐心,
能帮助他们活在
祥和快乐的心境当中,
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拥有一个
成功安适的外在生活,
这就是为什么
《佛子行三十七颂》
这么的重要的原因。
--摘自噶千仁波切对西雅图中心的开示
10
作 者:无着贤菩萨传法上师:噶千仁波切
第 三 偈 頌
捨恶境故渐减惑,
无散乱故善自增,
心澄于法起正见,
依静处为佛子行。
第 三 偈 颂 (上篇) 開 示
「依静处」是指闭关修行,早起坐禅。然而,尽管身依静处,也必须将心隐居起来。教法说身体应当远离喧哗娱乐,心则应当远离妄念。当身体远离繁琐喧嚷时,心就能远离妄念。当我们进行一周或是更长的闭关时,首先身处僻静,接着禁语,如此你的心将会松坦。你不会觉得需要说话,只要吃饭,保持轻松自在就好。这是非常享受的。
闭关的时候,你将自己和一切隔离开来,连电话都不要接,否则结果会是在电话上谈论是非。当你停下这一切,看着自己的心时,会发现心放松了。你将会体会到当你捨弃有害的处所时,烦恼情绪也将随之消失。
当我们能够这样去实修的时候,烦恼会因此逐渐地减少。烦恼刚刚开始减少的时候,我们是不会察觉到的。这就好象我手上这一本厚厚的书,如果每天看一页,当然是不可能在一天之中就把书看完。但是如果我们不断地往下看,到最后就会发现我们把这本书看完了。同样的道理,如果我们每一天减少一个愤怒,日积月累之后,终有一天能够彻底断除愤怒,而这个断除愤怒的功夫,就是在每一天当中累积而成的。
「无懒散故善自增」,是指因为不被烦恼所侵害,所以慈心和悲心等善行不断地增长。就如同一棵树苗,如果没有受到伤害,每天长一点点,将来就会长成一棵大树。当我们的慈心和悲心不受烦恼的侵害,并且能使它增长增广,到最后,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心的本来面貌,这也就是第三句「心澄于法起正见」。
此时,我们就具有了理智。当有了理智,对于善恶的取捨就不会混淆不清;对于佛法的内容也会真正地生起信心。这些佛法的内容,从「人身难得」、「死亡无常」、「业力因果」一直到「轮回过患」,都能够明晰地显现于心中,而且能够真正地相信;这些都是因为善行增广之后所得到的成果。此时,对于「众生都曾是自己的父母亲」将会深信不移,对三宝的信心也会真实而稳固,这些都是经过理智明晰之后所产生的正见,也就是对佛所开示的教法产生了无伪的信心。要能够做到这一点,需要依于静处才有办法。
依止寂静处的益处在于可以远离散乱,将我们的心准备好。当我们的心不再妄念纷飞时,才能转心向内,长时间地观察自心。如此一来,我们行使善业的迫切感会随之增强。你的心会变得清澈,具有正念,并对众生生起慈悲心。这些是寂静处的伟大功德。
在反复思惟「转心四思惟」,了解轮回的痛苦本质之后,你不再沉迷于轮回,即使不做长期的独居闭关,每次只闭关七日,也能了知隐居寂静之处的美好功德。
这份【佛子行三十七诵—噶千仁波切开示汇集】,是将仁波切在台湾及德国所做之开示,加以统合汇集。台湾开示由张福成老师翻译。德国开示的中文译稿由天舞辑译校订。欢迎转载,但请勿做任何商业形式使用。噶千语录微信公众号谨誌。
前一篇:
历史文章:
关注“噶千语录”后,可于首页下方菜单中选取点阅
欢迎转载与转寄,但不得转作其他用途。
转载请著名出处。
请勿擅自修改翻译内容。如发现错误,欢迎来信告知以便我们勘正。谢谢!
噶千语录微博: http://weibo.com/u/2847925630
噶千语录新浪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2847925630
查看历史内容:
1. 请回到本公众号首页,点开下方菜单“历史文章”。
2. 请回到本公众号首页,点开右上角“人头”标记,点击“查看历史资料”浏览。
欢迎“关注”噶千语录微信公众号:
长按或扫取下面二维码。
祈愿众生怙主噶千尊,法体安康永住世;
愿我永远不离上师度母大悲心。